看点:自2017年开始,一大批“95后”陆续涌向职场。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关注自我、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这些是网络评论中经常给“95后”贴上的标签,并认为这些特征也影响着这个群体在职场中的表现,比如更容易“一言不合就辞职”。但数据显示事实并非如此。
01
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离职率近五届基本保持稳定
约1/3有过离职经历
麦可思研究显示,2018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离职率为23%,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离职率为42%。2014~2018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离职率基本保持稳定,约1/3毕业生有过离职经历。换言之,从离职率角度分析,“95后”并没有网上说的那般更容易离职。
02
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流动性更强
进一步对本科各学科门类、高职高专各专业大类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情况分析发现,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流动性明显更强。
2018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学科门类。可以看到离职率最高的学科门类为“艺术学”,其后为“文学”“农学”。
2018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专业大类。可以看到离职率最高的专业大类为“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其后依次为“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
03
寻求发展空间、提升薪资福利、转换职业/行业,
是毕业生主动离职最重要的三个原因
数据分析发现,“个人发展空间不够”“薪资福利偏低”“想改变职业或行业”是大学生毕业半年内选择主动离职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2014~2018届毕业生主动离职原因中,因“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和“想改变职业或行业”而离职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具体来看,2018届主动离职的本科生中,因“个人发展空间不够”(46%)和“想改变职业或行业”(30%)离职的群体,较2014届该比例分别降低了4个和7个百分点。
2018届主动离职的高职高专生中,因“个人发展空间不够”(44%)和“想改变职业或行业”(31%)离职的群体,较2014届该比例分别降低了5个和6个百分点。
这种趋势变化不能简单解读为大学毕业生寻求职场发展空间的意愿降低,也可能是由于近年来高校对职业前瞻教育的重视,减少他们对就业不合理的预期。但从整体来看,如何帮助学生做好合理的职场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行业,高校相关工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04
近五届本科生因深造需求主动离职比例提升明显
对2014~2018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内主动离职原因进行分析,得到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本科生中因“准备求学深造”在半年内主动离职的比例明显提升,从2014届的6%增长到2018届的16%,涨幅比例高达167%。
另一个比例增长明显的离职原因是“工作要求高,压力大”。2018届主动离职的本科和高职高专生中,因该原因离职的比例,分别较2014届提升了6个和7个百分点。
据媒体报道,最近几年“考研热”持续升温,预计2020年考研人数将超300万。提升就业竞争力,为自己的前程加码成为不少应届毕业生乃至职场人考研的重要原因。近五届本科毕业生中,因准备深造而离职的比例大幅提升现象出现,或许正是受到这一社会现实的影响。
而因“工作要求高,压力大”离职比例的增长,则反映出目前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技能学习不能满足职场需求。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高校一是要提升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二是要引导学生更准确地了解从业需求。另外在就业教育中补充加强对学生职场抗压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
当代社会不再要求当代年轻人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在一个单位“从一而终”。求职市场上更多的选择,也为大学毕业生创造了更多探索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机会,“离职”也因此并非单纯是一种“负面”表现。
但如果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工作,这很难让人在一个职业或行业“精耕细作”,积累专业领域工作经验,从而导致在找下一份工作时没有优势,仍要从基层做起。因此建议大学毕业生为了更长远的职场发展,清晰认知自我,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而这些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中需要不断完善的环节。
数据说明:2018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9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总样本约30.3万,其中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5.2万,高职高专生样本为1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