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张勇:HR不应该招人!而应该......
发布时间:2019-10-24 17:26:27 阅读:1208 次
马云曾在公开信中宣布:一年后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即2019年9月10日,他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届时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张勇加入阿里巴巴十一年,自担任集团CEO以来,展现出了卓越的商业才华和坚定沉着的领导力,连续13季度实现阿里巴巴业绩健康持续增长。
2 什么是阿里味儿除了业务上的挑战,没有经历过阿里在PC端辉煌,甚至缺乏电商基因的蒋凡们加入阿里,必然会激起思想和观念上的碰撞。尤其阿里又是一个非常强调文化和价值观的公司。
3 推动阿里文化兼容多样性
到了今天,阿里的规模已经膨胀到了“经济体”的程度,业务范围包括电商、物流、金融、文娱、云计算等领域,公司提出了向未来进军的“五新”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阿里必然迎来大批新人,为了适应新形势,公司文化势必要更加开放多元、具有弹性。
4 人才重于规则当人才和一些既定的规则发生冲突,张勇的选择是,让规则暂时往后退一步。收购高德和优酷时,张勇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不调层级,“我们说别动,光调层级,把原来的层级和阿里对上,那就鸡飞狗跳了,还把人心搞散了一半。你们想象一下,原来是这个层级,阿里是这样的定级规则,一动,肯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不可能都往上的,那往下的话,是个人都不爽,那你何必在那会儿去干这么一件事情呢。”
5 喜欢两类人:不安分、能成事张勇跟HR一直聊的话题,到底找什么样的人?一种是体制内的不安分者,一种是跨国公司的叛逆者,体制内的不安分者日子过得很好,但老想干点啥;跨国公司里面,如果是把中国业务从零打出来的,或者他去的时候,有些东西本来没有,然后他建了这个体系。阿里业务比较好的时候,很多问题会被掩盖,看上去这个人业绩都不错,但是说到底是这个人造就了业务,还是业务造就了这个人,这是阿里现在考虑比较多的。最终还是需要找的是因人成事的人,因为这个人,Make things different 。张勇曾在湖畔大学分享时说过:我们说“非凡人以平凡心做非凡事”,因为今天我们承担的责任、做的事情,真的需要有一个非凡的思考力、非凡的格局、非常的勇气,但反过来如果没有对客户的敬畏之心,不是用一个平凡心、谦卑之心、服务之心,很难做好事情。这里面背后反映的是什么?在一个企业,不同阶段对于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人的整个引导和培养的角度需要去辩证的发展。
6心要善,刀要快
对事情要负责,对人要理解王煜磊( 乔峰)是张勇做淘宝商城和天猫时最重要的助手之一,2014年年初被任命为天猫总裁,但仅过一年因为业绩未达预期及双十一刷单事件影响,张勇不得不将跟随自己多年的得力爱将从天猫总裁的职务上免去。“我的信条是心要善刀要快。对事情要负责,对人要理解,要感同身受。”张勇说。“2009年时,我自己动手,把一个2000年开始就在公司的‘老阿里’直接‘干掉’,因为他有商业操守的问题。跟我在一起的同事都下不了手,人走之后大家都哭了。”张勇说。“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包括天猫总裁的转换,要直接把问题讲清楚,今天整个业务发展中碰到的瓶颈,作为总裁对这件事情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到。首先处理事情要公平,其次要在合适的时候完整地表达意思,而不是让人大吃一惊。”
7 对90后选择“忍着”
对新生事物葆有好奇心作为CEO巡视到公司部门,这在哪个企业里都是件大事,可是有一次张勇到湖畔花园巡视钉钉团队时,几位90后员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连半点搭理他的意思都没有。张勇还经常碰到跟90后同事开会,被搞得胸闷,他们会直接跳出来:老逍你太老了,你不懂。被呛了怎么办?张勇最终选择“忍着”。他自嘲:“经常被呛得胸闷,我也会偶尔看不惯90后,但这就像60后看不惯我们70后一个道理,当年60后的马云不也经常看不惯我的风格,但是他总能接着从我身上看到未来。”“很多情况下,当一个团队跟我来谈一个事情时,我其实很茫然,我一定觉得他们不靠谱,但我怕他们说我不靠谱,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去试一试。”因为他觉得:“必须接受一些自己不习惯的东西,现在的用户已经大多数是90后,90后正在成为已经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最好的服务90后的人是90后,也许我们看不惯,就像上一辈人,看不惯我是70年代的一样,作为70年代的人也已经被人说太老了这时候就要忍一忍,多一点好奇心,看他们怎么做,怎么服务互联网用户,看今天的互联网用户怎么使用互联网产品。也许我们习惯了鼠标点击,非常有逻辑的内容的展现,对年轻人来讲就是划屏,我们怎么样包容这样的新生事物,最重要我们有好奇心,我们才能够让一些新生事物萌芽出来,才能够看到未来的希望。”
“想不想咱们一起折腾点事情,以后你可以讲故事给孙子听。在一个国企或者在一个外企里按部就班的干上十年,每年赚有数的多少钱,然后各地参加个马拉松等等,这样的日子你现在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不是不对,只是每个人有他的选择。那么我说你想不想一起,在阿里这个舞台上来表演一下,留下一点记忆?”对蒋凡们这些十年后的自己,张勇可谓呵护备至。新人进入阿里后,张勇不会马上派其独当一面,“马上放在业务岗位上让他带团队、布置KPI,那就像是把人直接扔在沙滩上,让他扛着枪上战场,但后面装备部在哪儿呢?通讯兵呢?要呼叫炮火能叫谁都没有搞清楚,”找来特别重要的人之后,张勇先安排他们当自己的业务助理,先“养”一段时间,“你得给他撑把伞,让他能够先适应一下环境、土壤、水温。”
2 什么是阿里味儿除了业务上的挑战,没有经历过阿里在PC端辉煌,甚至缺乏电商基因的蒋凡们加入阿里,必然会激起思想和观念上的碰撞。尤其阿里又是一个非常强调文化和价值观的公司。
有人向张勇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蒋凡“阿里”吗?
3 推动阿里文化兼容多样性
童文红指出,“我们的人才策略,组织策略,这些东西其实也是业务,你需要从业务的视角,将这些东西做起来,夯实,去迎接组织未来的发展。”童文红表示,从1999年在湖畔公寓创立到现在,阿里文化价值观的内核——简单、纯粹——一直没有变,但公司飞速发展,每次飞跃都会增添新的内容。最早阿里价值观的特色是中供铁军带来的强执行力,随着淘宝的兴旺,自下而上的草根色彩非常强烈,阿里云初具规模之后,工程师文化越来越浓。总而言之,随着阿里的不断壮大,公司的文化也越来越多元。
到了今天,阿里的规模已经膨胀到了“经济体”的程度,业务范围包括电商、物流、金融、文娱、云计算等领域,公司提出了向未来进军的“五新”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阿里必然迎来大批新人,为了适应新形势,公司文化势必要更加开放多元、具有弹性。
4 人才重于规则当人才和一些既定的规则发生冲突,张勇的选择是,让规则暂时往后退一步。收购高德和优酷时,张勇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不调层级,“我们说别动,光调层级,把原来的层级和阿里对上,那就鸡飞狗跳了,还把人心搞散了一半。你们想象一下,原来是这个层级,阿里是这样的定级规则,一动,肯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不可能都往上的,那往下的话,是个人都不爽,那你何必在那会儿去干这么一件事情呢。”
5 喜欢两类人:不安分、能成事张勇跟HR一直聊的话题,到底找什么样的人?一种是体制内的不安分者,一种是跨国公司的叛逆者,体制内的不安分者日子过得很好,但老想干点啥;跨国公司里面,如果是把中国业务从零打出来的,或者他去的时候,有些东西本来没有,然后他建了这个体系。阿里业务比较好的时候,很多问题会被掩盖,看上去这个人业绩都不错,但是说到底是这个人造就了业务,还是业务造就了这个人,这是阿里现在考虑比较多的。最终还是需要找的是因人成事的人,因为这个人,Make things different 。张勇曾在湖畔大学分享时说过:我们说“非凡人以平凡心做非凡事”,因为今天我们承担的责任、做的事情,真的需要有一个非凡的思考力、非凡的格局、非常的勇气,但反过来如果没有对客户的敬畏之心,不是用一个平凡心、谦卑之心、服务之心,很难做好事情。这里面背后反映的是什么?在一个企业,不同阶段对于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人的整个引导和培养的角度需要去辩证的发展。
6心要善,刀要快
对事情要负责,对人要理解王煜磊( 乔峰)是张勇做淘宝商城和天猫时最重要的助手之一,2014年年初被任命为天猫总裁,但仅过一年因为业绩未达预期及双十一刷单事件影响,张勇不得不将跟随自己多年的得力爱将从天猫总裁的职务上免去。“我的信条是心要善刀要快。对事情要负责,对人要理解,要感同身受。”张勇说。“2009年时,我自己动手,把一个2000年开始就在公司的‘老阿里’直接‘干掉’,因为他有商业操守的问题。跟我在一起的同事都下不了手,人走之后大家都哭了。”张勇说。“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包括天猫总裁的转换,要直接把问题讲清楚,今天整个业务发展中碰到的瓶颈,作为总裁对这件事情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到。首先处理事情要公平,其次要在合适的时候完整地表达意思,而不是让人大吃一惊。”
7 对90后选择“忍着”
对新生事物葆有好奇心作为CEO巡视到公司部门,这在哪个企业里都是件大事,可是有一次张勇到湖畔花园巡视钉钉团队时,几位90后员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连半点搭理他的意思都没有。张勇还经常碰到跟90后同事开会,被搞得胸闷,他们会直接跳出来:老逍你太老了,你不懂。被呛了怎么办?张勇最终选择“忍着”。他自嘲:“经常被呛得胸闷,我也会偶尔看不惯90后,但这就像60后看不惯我们70后一个道理,当年60后的马云不也经常看不惯我的风格,但是他总能接着从我身上看到未来。”“很多情况下,当一个团队跟我来谈一个事情时,我其实很茫然,我一定觉得他们不靠谱,但我怕他们说我不靠谱,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去试一试。”因为他觉得:“必须接受一些自己不习惯的东西,现在的用户已经大多数是90后,90后正在成为已经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最好的服务90后的人是90后,也许我们看不惯,就像上一辈人,看不惯我是70年代的一样,作为70年代的人也已经被人说太老了这时候就要忍一忍,多一点好奇心,看他们怎么做,怎么服务互联网用户,看今天的互联网用户怎么使用互联网产品。也许我们习惯了鼠标点击,非常有逻辑的内容的展现,对年轻人来讲就是划屏,我们怎么样包容这样的新生事物,最重要我们有好奇心,我们才能够让一些新生事物萌芽出来,才能够看到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