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天如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扫一扫,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18936031323

猎头&招聘Recruitment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南京天如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路200号中山大厦905室
联系电话: 18936031323
在线QQ :2355471611
 邮 箱 :2355471611@qq.com

职场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985硕士待业200天,工作10年存款2W :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选择”
发布时间:2019-7-24 9:00:28  阅读:1312

今年 35 岁的乐哥,曾经是某知名医药企业的新媒体运营。

当他联系到我的时候,已经在家待业超过200天了。


乐哥听说我最近离职创业了,加上一直看我的文章比较信任我,就主动找到我说想聊聊,能不能给他提点建议。

我在约定餐厅见到乐哥时,简直有点难以置信。

原本180多斤的壮汉,现在也就150多斤了,衣服明显松松垮垮,整个人的气色也不是很好。


我起初还以为他生了什么病,后来还是乐哥主动讲了他的现状,我才明白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说实话乐哥原本条件不错,10年前硕士毕业于北京一所985高校的新闻学院。

毕业时,乐哥阴差阳错的进了一家知名医药企业的市场部门,负责新媒体业务。


后来有一个很巧合的机会,乐哥在做公司微信推文的时候,不小心把两个产品的介绍搞混了。

谁曾想集团领导看到了推文,本来就对市场部门不满的领导层极其生气,借着由头开始整顿市场部门。

风口浪尖上的乐哥,首当其冲被优化了。


拿到N+1 个月赔偿的乐哥,开始是乐观的。

他觉得自己做了10 年新媒体,对微博、微信、抖音,甚至社群都有经验;

而且人脉也广,找工作应该不难。

就算一时找不到好工作,他可以自己先做自媒体,肯定能养活自己。

乐哥“休息”了一个多月开始找工作,却发现没自己想得那么乐观。


一方面是行业不景气,几家大的互联网企业刚经历过一轮人员优化;

加上乐哥真正能拿出手的传播案例也并不多,跟那些生龙活虎杀入新媒体圈的95后们比,性价比太低了。


另一方面,原本信心满满的自媒体也并不理想,从0到1远比想象的难。

乐哥做了一个财经类账号,第一期推文求业内各位大佬转发,阅读量到了5k,可是再往后就是寥寥几百了,更不用说盈利了。


更关键的是,乐哥工作以来一直大手大脚,工作10年也只有2W存款,要不是 N+1的补偿,这6个多月可能都抗不下来。

他不光要交房租,还要给自己交各种社保、公积金,加上生活支出,他已经没什么钱了。


乐哥低着头默默地说了一句话,让我的心里也很难受:

快吃不上饭了,但我总不能35岁了还跟爸妈要钱吧,我这么大年纪还让他们担心……


那晚上我思考了很久,也帮乐哥复盘了很久,我发现很多人也面临像乐哥一样的问题,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好像就是赚不到什么钱,甚至在危机来临时首先被“优化”。


这其实并不是他们不努力,就是“选择”了错的努力方向。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累死我们的并不是工作,而是我们的选择。



01

熬资历的时代过去了

你的职位决定你的定价


知名咨询专家刘润老师分享过一个观点:

我们很多人有一个错觉,那就是决定我们在人才市场上定价的是“能力”。

实际上能决定我们值多少钱的,并不是能力,而是职位。


每个职位定价,都经过了公司精心核算,这个职位能产出多少价值、获得多少薪酬,都是有数的。

所以你的薪酬,根本上匹配的是这个岗位,其次才是你这个人。


这个结论有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层是字面含义:
一个职位能提供多少薪酬,核心在于能产生多少价值量。

这很简单,一个职位越是稀缺,越是责任重、要求高、产出大,这个职位的薪资就越高。

每份工作都很重要,但显然并不是同样重要。


比如新媒体行业里的作者,薪酬就远比编辑和运营人员高得多,因为这是行业核心工种。

比如有些饭店里的大厨,甚至能跟饭店老板分账,因为如果流失一个好大厨,就可能搞垮一家饭店。

比如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也往往比同级别的产品、运营拿钱多,因为门槛更高。


但乐哥一直都是在医药企业做新媒体,这个岗位对公司的价值远不如医药研发、生产、销售重要,甚至也比不上新媒体公司的运营同行。

尽管每个岗位都自有价值,但是价值量的大小显然不同,当企业想要优化人员时,牺牲价值相对较小的岗位,可能连顾虑都不会有。


听起来可能很扎心,但这就是真实的商业世界。


第二层是隐藏的含义:

资历越老,你反而越危险。

很多人会有一种错误想法,那就是资历越老越值钱。


实际上真相是,资历越老,你就越危险。

如果员工资历越长,薪水就会相应提高,会逐渐逼近这个职位的薪酬上限。

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公司真正需要的是你这个岗位,而不是你这个人本身。


当有比他更年轻、薪酬更低,同样胜任这个岗位的年轻员工出现;

如果老员工不能跳到新的职位维度竞争,不断往上走,就很可能会被公司换掉。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排队在你后面的人同样胜任,还比你便宜得多,不换你换谁呢?



02

不要扎堆头部市场跟牛人竞争:

红海是失败者的血染红的


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一个竞争社会。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管是择业还是做生意,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资源,就要在各类竞争中胜出。


要想更好的赢得竞争,我们就要弄明白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

你进入的这个行业是红海还是蓝海,你的工作是不是要跟高手竞争抢滩。

很多人对于行业和工作,并不是那么了解,单纯是看到很多人都在做,就一头扎进去。


有个故事讲中国人和犹太人做生意的区别:

当一条街上有一个犹太人开加油站成功后,其他的犹太人就来做差异化的生意,把饭店、当铺、裁缝铺子开起来,让整条街繁荣起来。

当一条街上有一个中国人开加油站成功后,那么这条街上会被其他的中国商人开满加油站,最终只有一小部分最顽强的商家能够生存下来……


竞争并不一定不好,但是如果你不够强,最好不要去红海里跟大批高手竞争,要知道红海之所以红,就是失败者的血染红的。

知名营销专家小马宋,曾经说过:

“其实做生意不在于你自己有多强,而在于你的对手有多弱。


找蓝海就是一个降维打击的过程,不要总想着去跟高手抢滩。

总往人多的地方去,大概率会被身体更强壮的人挤死,或者不断地趋于平均值,得到一个不好不坏的鸡肋结果。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劝阻乐哥,不要做财经类公号的原因。

一个门外汉要去一个极端拥挤的市场抢高手的饭碗,太难了。


第二个问题是:
你进入的这个市场是分散市场,还是头部市场。


我们在择业,或者做生意的时候,很少思考我们即将进入的这个市场是分散市场,还是头部市场。

所谓的分散市场,就是:
这个行业很难一家独大,而且往往是天然分层的;

不管你是什么价位、学历,只要做得好都有生存空间,比如餐饮。


所谓的头部市场,就是:
这个行业存在集聚现象,所有资源、用户都在向头部玩家靠拢。

比如互联网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头部市场,真正江山稳固的搜索、社交、电商公司,就是三家。


包括现在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运营,也越来越出现机构化的趋势;

资源和用户更加集中在头部玩家的手里,普通用户想要破局正在变难。


比如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
全国超2000w个公众号中,能持续盈利的仅有 0.1%,光这些账号就掌握了接近8 亿活跃用户。

我们在择业或者做生意的时候,往往没有意识去考虑这些问题;

但是进入头部市场和分散市场带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头部市场是金字塔型市场,真正能够站在塔尖的人,才是最大的获利者,意味着你要一路打怪升级,但仍然很难站上塔尖;

分散型市场是台阶形市场,每一层都能养活一大批人,你不一定非要跟所有人竞争,就可以活得很好。


比如刘润老师就曾分享过一个例子:

著名青年艺术家孙浩,是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最年轻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满江红》曾经在2016 年佳士得春拍中,拍出了747500元人民币的高价。


但孙浩其实在音乐和绘画上都极具天赋,当年抉择时也曾陷入两难。

后来他还是选择了绘画,因为他认为音乐领域犹如金字塔,能到塔尖的就那么几个人。


但绘画则是梯形台,5w一平尺的画家和50w一平尺的画家都大有人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养活一批人,成功概率明显更高。

思维差之毫厘,结果相异千里。



03

安逸程度决定了你的天花板:

如果你觉得安全,说明你开的不够快


乐哥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这 10 年间享受了太多安逸;

既不学习,也不成长,丧失了锐意进取的精神;

每天满足于钱不多、事少、离家近的安逸生活,忽略了这份工作潜藏的危机。


但是,成长就是一个反复阵痛的过程。

如果你总是处于一种很安逸的状态当中,那就说明你的生活缺乏挑战和风险,你就不可能有成长。


就像一个赛车手说的:

“如果你觉得安全,那就一定是开得不够快。


一时安逸,并不意味着你躲过了风险,而是把风险累积了起来。

更可怕的是,安逸的生活最容易温水煮青蛙,风平浪静的生活水面会掩盖悄然而至的人生危机;

等到剧变出现,你再想改变人生就晚了。


这就像苏轼说的: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前几天,我跟同事在公司园区散步,走到了一家便利店买水。

便利店门口有一个自助结账的机器,四个上了年纪的收银员阿姨在教顾客们使用自助结账的机器。


出来的时候,我跟同事说:

我突然想起来了之前有一个高速收费员大姐,在高速收费站被取缔之后说的那一番话:
“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这些收银员阿姨在做的事情,不也就是教这些顾客去习惯没有她们么,不就是帮助便利店用机器取代自己么,不也有点讽刺么?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我花20w从体制内跳槽:看十年,“稳定”越来越成为奢侈品》里说过:

大家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当下人类社会正在处于变革的前夜。


一方面技术进步在加速,人类改变世界的能力愈发强大,越来越多的旧行业将被颠覆,无人驾驶、5G、人工智能这些以前只在电影里出现的技术,在现实中越来越常见;

另一方面传统的故事、规则正在失效,贸易保护、反全球化、虚无主义日益盛行。


未来,“稳定”可能会是你享受不到的奢侈品。


所以选择安逸,拒绝成长,无异于一种慢性自杀。



04

如何做出更好的人生选择

不再盲目努力?


1)做好职业规划,问清自己三个问题


我们之所以会感觉迷茫,是因为在生活的洪流里,我们往往没有做好职业规划,丧失了“自我”这个锚点,忘记了自己“有什么、想要什么、能放弃什么”。


当你随波逐流的时候,你无法预知自己会被大水冲到何方。

所以你要定期的追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我有什么、想要什么、能放弃什么”。

为自己规划一幅成长蓝图和执行路径,不要让自己迷失。


2)寻找价值链的上游


每个行业最具价值的职位总是一小部分,比如公众号领域的作者,餐饮行业的大厨,金融领域的基金经理……


你要明确你的职位,是不是本行业真正输出价值的职位。

这一类职位不仅是本行业汇报最丰厚的职位,也是成长空间最大的职位。


3)当你处于5级职位时,尽可能做一些6级的工作


就像刘润老师说的,一个公司副总裁,不管怎么说薪资都会高于本公司普通文员,职位之所以能够影响薪酬,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职级。


因此你应该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发展潜力,在你还是5级的时候,尝试做一些 6 级的工作。

打消老板的后顾之忧,一旦这个职位空出来,你就将是首选。


这个上升的路径,就是老板对你能力的“追认”。


4)找到自己的学习锚点,然后围剿式学习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实不是读书,而是观察和模仿周围的人。

这也是最快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却很容易被我们忽略。


你应该把你目之所及能看到的,输出价值水平最高的那个人,当做你的目标,向他围剿式,仔细观察他的工作方式、思维模式,借鉴他的成长路径。


当你的水平接近他时,再换一个学习目标。

不要觉得不光彩,过去的学徒都是这么观察自己的师傅过来的。


5)分清你进入的市场是头部市场还是分散市场


在头部市场和分散市场,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前途走向,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应该在进入之前就思考清楚这个行业的属性。


如果这个行业是赢家通吃,那么就属于头部市场,比如钢琴领域,我们能举出来的音乐家很少;

如果这个行业不是赢家痛楚,高低不同的玩家都有生存空间,那就是分散市场,竞争要小得多,比如我们知道的知名画家远比音乐家多的多。


6)不要轻易进入红海跟牛人抢滩


竞争本身并不可怕,但过度的竞争对于普通人来说,会造成过高的损耗。


但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来自何方呢?

我们不能简单的只看到显性的竞争者,而是要从核心目标出发,看谁的行为影响到了我们的核心目标。


就像阿迪达斯CEO罗思德说的:

“我们只关注消费者,那么不光耐克、安踏是我们的竞争者,优衣库或者其他品牌也是我们竞争者,因为消费者买了他们的产品一样不会再买我们的产品。”


从这个理念出发,你就会发现很多原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竞争者的人,实际上都是你的竞争者。

比如,快餐城的竞争者就可能包含各种便利店,你在经营时就应该把这些竞争因素考虑进去。


7)安逸就是“死亡”的前兆


美的董事长方洪波曾经说过“破坏和颠覆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因此“平衡就是静态,静态就是死亡”。


在这个充满变革和颠覆的时代,你的生活越是安逸,就越可能存在不为你所见的风险,你就越要警惕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8)认识到自己的平庸,这个世界就会豁然开朗


这个建议的意思:
并不是让你妄自菲薄,而是劝你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因为我发现很多人在做决策时,出发点都是“我是一个天才”或者“我比周围的人更优秀”。


这个出发点是极其危险的,他会导致盲目乐观、拒绝学习、封闭心态,非理性思考……

简单来说就是自大到不见棺材不落泪。

但是如果你有机会研究一下很多大佬的成长轨迹,你会发现很多大佬即便是很成功了,性格中都带有一点自卑的气质。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比身边的人更天才、更有才华,但实际上如果你已经过了15岁,周围人还没发现你的天才,很可能是因为你不是,而不是因为别人眼瞎。


就算是又怎么样呢!

就像郭德纲的徒弟陶阳从小就被称为京剧神童。

但郭德纲告诉他,历史上被叫做戏剧神童的多了去了,但是没有哪个神童成角儿的。

所以陶阳最终决定半说相声,半唱戏,为此郭德纲还被很多观众声讨。

但后来证明这个决定还真是对的。


每个角儿都是靠自己苦熬苦练,一步一个脚印儿的杀出一条血路来的,他们的出发点往往是“我还不够好”,而不是“我已经很好了”。

就像有个做投资的老师告诫我的:

在我们投资这行,认识到自己的平庸,这个世界就会豁然开朗。


这个建议放在各行各业,一样适用。


以上,就是我对人生选择这个命题的全部思考,如果恰好你也认可以上我说的这些,那我就再送一段查理·芒格老爷子的话给你:


商界和科学界最有用的古老法则有两步,第一步是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第二步是一生非常严格按照这个道理去行事。

朋友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