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大声责骂大公司,他们至少能给你优厚的底薪。
请使劲责骂那些小公司,他们连要你996都不敢提半句加班工资。”
01
钱么没有,逼么猛装
我有一朋友夏木,还没毕业就跑去北京实习。
去的时候对方和她说,咱们这个项目是跟某某央企合作的。
权威背书,不愁钱的,预计下个月就能启动。
夏木一听央企背书,二话没说就北上了。
两个月后的一天,她打电话来蔫了吧唧的跟我吐槽。
夏木原先面的是编导实习生。
结果到了那边摄影机倒是一台没碰上,每天屁颠屁颠跟老板出去跑客户。
老板把她带在身边,用来干嘛呢?虚张声势。
谈客户,身边没个小助理长长声势怎么行呢?
除此之外,原先说权威背书不愁钱的项目,实际不过是跟人央企有了个口头合作。
老板每天用这个口头合作去忽悠各种投资人给他投钱。
把八字没一撇的项目夸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恍惚谁错过这项目就错过一个亿。
实际就一六七个人的“皮包公司”。
用夏木的话来总结就是:
“钱么没有,逼么猛装。”
02
画大饼,讲情怀
小公司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画大饼,讲情怀。
鸡汤一碗一碗给你灌,工作一点一点填满你。
恨不得连工资都不用发。
光靠鸡汤情怀就让你披星戴月肝脑涂地。
朋友李想,在静安区一家广告公司上班。
996。
他们老板可以说是鸡汤届大神,
连给大家炮制《毒鸡汤》的小编都要甘拜下风。
据说他每天都要在公司群给大家发一段语音,读一段鸡汤金句。
内容无非就围绕一个主题:年轻就要醒着拼。
不过,这点鸡汤在他们老板看来,还远远不够。
他们老板每周还要给大家开个洗脑会,不准一个人缺席。
每周的议题都是同一个,股权激励。
话也是同一番,百讲不厌:
“你们现在吃的苦,那都不算苦。
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奋斗,做得好就给股份。
以后就是公司合伙人,上市敲钟了那都是公司前一百名员工。
所以说,好好干小伙伴们,前途不可限量。”
做HR的都知道,用这种虚无缥缈的股权做激励的公司,
要么就是华为那种家大业大的大公司;
要么就是口袋空空拿不出真金白银的小公司。
一问薪资,李想呵呵一笑,我就明白了。
小公司的老板都喜欢空口画大饼给员工吃,画完了心里还挺美的:
“看,朕的江山将来都是你们的。
汝敢不谢恩?”
每天姐想说,可醒醒吧。
连个合理的晋升奖励机制都没有,
还做梦员工一边996加着班,一边对你感恩戴德谢主隆恩?
下辈子吧。
03
管理混乱,决策低效
小公司为了节约用人成本,最喜欢一人多用。
俗称,榨干你。
小公司有个行话,叫“全民销售”。
除了单独的销售部门,公司所有的业务部门,甚至HR部门,人人身上都背着销售指标。
它和大公司不一样。
大公司是端茶倒水都要单独请个人来做的。
小公司个个都是“十项全能”,恨不得公司每个部门的业务都要会一点。
但是这种“十项全能”就会带来一些致命的问题:
职能模糊,管理混乱,决策低效。
人人都是“精英”,人人都有“主见”。
这个今天说项目应该怎么怎么做,那个明天说公司应该怎么怎么走。
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开会上,天天畅想未来。
想规划好公司道路,但往往花了一天时间也讨论不出什么结果。
且因为大家职能模糊,分工不清,事情做到最后烂尾了,也说不清是谁的责任。
这种管理上的硬伤,让老板们极其头痛。
老板们想,这样下去不行啊,我得结识点大佬,找找人脉取取经啊。
我表妹的老板就是个中典型。
我表妹和她同事们最怕的就是,老板去参加酒会。
回回参加完酒会回来,老板就要发布一个新鲜管理制度,来折腾他们。
小表妹欲哭无泪:
“有一次,不知道老板从哪搞来一个考评制度。
让我们天天做目标、计划、写报表。
我们有一半的时间是来应付老板的要求,而不是真正在做业务。
这哪里是在改善管理,纯粹就是浪费时间啊。”
小公司还有一个硬伤,就是任人唯亲。
还是我表妹的老板,前段时间要拓展新业务,想招个行业大拿。
老板非要招个自己认识的,或者公司内部员工认识的人来做这个新业务。
觉得找认识的人来靠谱,放心。
这也算是小公司的“潜规则”。
很多小公司的员工都是通过家人、朋友介绍招聘的。
同样,很多员工也会因为老板的个人喜恶被辞退。
所以很多小公司甚至不配备人事,只用一个行政来兼管人事就足够了。
其实这些老板没想明白一个问题,朋友介绍来的熟人就一定靠谱吗?
万一能力不行你还不好意思当面驳斥。
靠谱还是“靠!”,一线之间。
04
没有大公司命,还有大公司病
管理过头,比不管理更可怕。
人人都说,小公司船小,好调头。
这本是小企业的优势。
但很可惜的是,很多小公司违背、抛弃了自己“小”的优势。
反而“以己之短,攻人之长”。
以自己最不擅长、最不应该做的繁琐复杂的流程来应对市场,经营自己的公司。
夏木的老板就是这样,连她一起,一个公司就七个人。
就这七个人,每个周会都要做精美的会议记录。
要录音转文字、精确提炼、格式正确、排版华丽……
这老板最“擅长”的,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夏木说,她们老板从前供职于大公司。
所以很自然的,就把大公司的一些习惯和工作方法带到小公司沿袭。
却根本不考虑是否适用。
我曾接触过一个中小型公司。
这个公司在流程拟制和下发方面,做了很多让人无语的事情:
公司基本上每天都在下发最新的流程、制度、文件。
并且要求员工学习、考核。
员工迟到,要订一个三页纸的规章制度来说明。
生怕被员工钻了空子。
公司半年下来,累计的流程类文件达到200多个,厚达500页A4纸。
这些企业已经不是没有管理,而是管理过度。
小公司几乎没有不喜欢学华为阿里的。
有关华为阿里管理模式的书籍都快被他们翻烂了。
华为的狼性文化,也都照搬全抄,奉为金科玉律。
结果把自家员工搞得筋疲力尽,离职率比入职率还高。
没那大公司命,何苦患小公司病?
学什么华为,你有人家的福利机制么?
你有华为家的五星级食堂,有阿里马云做证婚人,有京东的豪华员工宿舍么?
给员工喂草,还指望他们有狼性?
没那金刚钻,何必学什么瓷器活。
情怀先行,人员冗杂,流程繁琐,管理过度,好高骛远……
这些问题往往是所谓大公司才会有的“病”。
但如果是一个小公司患了这些“病”,就离关门不远了。
小公司,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