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南京天如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扫一扫,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18936031323

猎头&招聘Recruitment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南京天如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路200号中山大厦905室
联系电话: 18936031323
在线QQ :2355471611
 邮 箱 :2355471611@qq.com

职场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真正好的工作方法,其实是学校教你的那些
发布时间:2018-5-21 14:38:23  阅读:1271

1/6

“高分低能”还“低分高能”更常见


有一次,我跟一个名企的HR开玩笑:你们是不是招了不少“高分低能”的新人?说这话,是因为他们每年都要招大量的名校毕业生。


他的回答是:“高分低能”这个现象其实非常少见,而“低分高能”却很常见。


就是说,当年的学霸们,工作能力至少都在平均水平之上;而当年学习成绩一般、工作后能力却很强的例子,也很常见。


这个回答,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学习能力”与工作中最重要的“业务能力”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大量关于提升职场工作能力的文章,都是围绕“时间效率”“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这些辅助的工作能力,而很少有人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到“如何提升业务能力”这个核心的工作能力——可能是因为各个行业的业务能力内涵差异太大所致。


这篇文章,我就通过最基本的学习理论——“中学学习的三个层次,来谈一谈我对“如何提升业务能力”这个问题的看法。



2/6

学与用


让我们先来怀念一下那段恐怖而甜蜜的校园学习时光吧。


几乎每个人都有两类同学:一类人勤奋,但成绩始终在中游徘徊,另一类成绩最好的学生,往往并不是学习上最用功的,而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学习。


在通过学霸的道路上,每个人都要经历三个层次的学习。


第一个层次是掌握知识点。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一个板块都是由无数个知识点组成的,这个层次的学习就是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点、知识点的变形,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这个层次学得不好,就是老师们常说的“基础不扎实”,而老师们常常念叨的“态度不端正”“习惯没养成”“一知半解,得过且过”等等,主要影响的也就是这个层次的学习。


第二个层次是经典题型。学校学习的一大目的是为了考试,考试都是有套路的,套路就是名师整理出的《洞穿高考题型1000条》


学校日常学习是第一个层次知识点的学习,而复习是第二个层次,围绕题型的“刷题”。


知识点是从“”的角度出发,题型是从“”的角度出发。只有知识点与题型相遇,你才能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学校学习的基本要求就是第一、第二个层次的学习,所以我先讲完这两个层次对于工作方法的启发,再去讲学霸级的第三层次。


 

3/6

知识的陷阱


工作能力要求的第一个层次同样是知识点,不过,如果你列出工作中所有能用到的知识点,你会发现它们少得可怜,大部分只相当于某一门功课某一个学期的知识量,就算是偏技术类的专业,也仅仅相当于大学里某门主修课四年的内容。


而且,即使职位升高,需要的专业知识点也并不会增加,像管理线甚至会减少。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有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工作上的能力却很强”,原因也正在于此


好成绩的前提条件就是第一层次知识点的学习很扎实,但有很多“聪明人”,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名师指点),连基本的知识点都掌握不好。


但这一类人到了职场上就如鱼得水了,不需要掌握复杂拗口的名词,不需要理解绕来绕去的逻辑,更不需要背诵和默写,掌握方法之后,只要运用好有限的知识,也能解决问题。


不过,工作中对掌握知识点的要求也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就是对相关行业、上下游行业知识的学习。


比如广告业,总是服务某个行业客户的,你至少要理解这些产品是如何卖出去的,了解这些消费者的特点。如果你专门服务某一两个行业,那么你对该行业知识了解的要求,基本要等同于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


但是,这些相关行业的知识通常是需要你自学的,如果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业务能力的差距就在无形之中拉开。


另一个不同之处是新识的学习。上学时的知识点,通常比较经典,十几年的教科书,现在也能凑合着用。但现在大部分行业的知识更新都很快,像我之前从事的电商运营,只要是涉及到工具类的知识点都是三个月一小变,一年一大变,脱离这个行业一年,偶尔回来看一看,连设计师的变成人工智能了。


这些工具类的新知识,早一天知道,就多一天“知识红利”,这就要求我们对新知识足够敏感。


总的来说,专业知识不是关键,真正拉开职场差距的是第二个层次的要求。


 

4/6

解决问题的思维


流水线上的工人解决的问题通常只有一两个固定的要求,工作方法也就是几个固定动作的组合,流水线上的工作好像是一个最简单的题型,就像每天都在用固定的方法,解最基本的一元二次方程。


所以学习的第二个层次对应到职场上,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办公室里的白领虽然解决的问题更加多样化,但仍然可以归纳成几大类问题,同一类问题解决的方法虽然根据实际需要有所变化,但是同样可以总结成几种思路。这类工作,就是解决几种乃至十几种不同的题型。


过去教育界把“题型”看成应试教育的产物,好吧,刚好歪打正着。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都是一场“考试”,没人关心你掌握了多少知识,老板要的是结果,这跟“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没什么两样。


题型的作用就是把最常见的考试角度固定成一个个的题目模板,而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思维,也不是见招拆招,而是“举一反三”,为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建立自己的“套路”,“题型思维”就是一种从问题的出发的“应用思维”。


但有一点很不一样,在学校里,考试只是一种手段,学习才是目的,老师负责帮你把所有的题型和该题型的所有解题思路都总结的一清二楚。而工作上恰恰相反,学习是一种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所有的“套路”都必须你自己来总结。


同样是拜访客户,一个勤奋的业务员,充其量能够识别出几十个客户的特点,一个一个地说服他们;但一个聪明的业务员,他只需要记住几类客户的核心特征,每一类又对应着二三套核心话术。


前一类业务员,他们的工作方法就是记住产品的特点,然后根据客户的喜好,推荐产品,一旦客户喜好很模糊,或者犹豫游移,他们就傻眼了。


后一类业务员,他们的工作重点就是把客户归纳成几类,苦心钻研每一类客户的需求和话术体系,而在实际接触客户时,他们只需要判断眼前的客户是哪一类,再使用相应的“套路”就行了。


即使在面对那一类“犹豫游移的客户”时,他们也能先将其假定为某一类客户,再通过对话题的控制,真的将其“变成”此类客户。



“题型思维”的核心方法是“找规律”,有人擅长总结归纳,接触完十几个客户,大脑里就自动“归纳”为几种类型;有人擅长知识迁移,自己去买东西,是如何被销售员说服的,转换一下,就是自己的方法;有人擅长推理演绎,一本讲销售心理的书,每一个结论都能对应到自己的实际接触的客户上。


不管是归纳、推理、迁移,都是把具体问题“抽象化”,用“规律”分析思路,用“系统”优化解决方法。


这就是开头的问题,“为什么当年的学霸们,工作能力至少都在平均水平之上”,因为真正的学霸,都热衷于总结题型,都习惯于“题型思维”。


有些题目,你看了半天,想出一种思路,但怎么解也解不开,只能跑去请教他,他只看了一眼,就立刻说:“你一定是用XX方法了,这根本解不出。这条题应该用XXX方法,我做过类似的题目,也可以用XXX方法,我也做过的……”


这就是学霸,他们永远不甘心于简单地解题,而是希望用最好、最快、最美的方法解题。别人刷的是题,他们刷的是题型。别人看到的是解题步骤,他们看到的是思路与规律。


这个习惯到了工作上,任何一项任务,都不满足于完成,而是琢磨着有没有“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方法。


有一句话,学霸们考100分,因为试卷只有100分,这个天花板,到了职场就彻底不存在了。


但是,此前帮助他们成为学霸的第三个层次的学习,此时,反而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最大陷阱”。



5/6

学霸的难题


一般考试总是由70%比较容易的题目、20%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和10%的难题构成。


第一和第二层次的学习,可以解决70%的普通题,剩下那30%的难题,就必须进行第三个层次的学习。


第三个层次的出发点仍然是题型,是题型的延伸、变形、组合、嵌套。因为任何一条难题总是由若干个简单的题型组成的,所以难题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辨识并分解成简单的题型。


同样的是,在工作上,我们也要有把全局性的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小问题的能力。


不同的是,以前我们都是一个人独自解开一条大难题,但工作后,“分解难题”的工作,通常是由管理者进行的。这并没有降低难度,而是给我们发出了更高的挑战。


第一,我们仍然需要有放眼全局的能力,却只能控制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这叫“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第二,必须要有团队配合技巧。学霸们都是彻彻底底的个人英雄主义者,没有任何人同学能帮助你,也没有任何同学能拖你的后腿;但职场上讲究的是,在团队配合中突出个人的作用,利用公司资源实现自己的业绩。


这才是学霸们真正面临的挑战,是另一个大问题了,有机会我再专门写一写吧。


6/6

连班都不会上的人,谈什么“下班后决定命运”?


为了辅导儿子的功课,我看了很多学习方法的书,发现教育界那些高级教师研究的学习方法,相比20多年前,真是天壤之别。而职场业务能力的方法论研究上,成果实在是少之又少。


所以真正好的方法,都是在学校里学过的那些,可惜大部分人都随着高考复习资料一起,当成废品卖了。


我想起我初中的一位政治老师,他教过我们一个做多项选择题的方法:造成不要凭感觉做多项选择题,应该先排除掉选项本身逻辑错误的,剩下的,再一个个判断与题意之间的关系,最后还要再检查一下,选出的选项之间是否有矛盾。


这是我第一次领教方法的力量,难以想象这是一位文科老师教我的,从此就对这种力量非常着迷。


很多人宁愿相信自己的失败是因为“懒”“没有毅力”“粗心”“性格不适合”,也不愿尝试更多的方法, 为了逃避一点点的思考,宁愿花费大量无用的努力。


天道酬勤的“勤”,是指那些勤于寻找一切好方法的人,连上班都不讲办法的人,谈什么“下班后决定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