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从不说不好,也不会说好!
无论各行各业,大佬的话总是以“大道至简”著称,但其实听在下属耳朵里,一般大多数的人的反馈是“云里雾里,不知道在说什么”。尽管这样,还是有一些迹象可寻的,比如:
“你现在方便吗?”言外之意是“为了表示礼貌,我就是客气地征询一下你的时间安排,但是你必须立刻马上很方便,我有事找你,而且必须当面说。”
所以,一般收到来自老板的“你现在方便吗?”,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嗯嗯,我马上来。”
又比如来自老板的评价,形容词满天飞,但其实就一个意思:“不行,重做。”
例如:“这个设计很炫酷,但不符合品牌调性”,“文案写得不错,但不接地气”,“语言不年轻”,“插图太老”,“设计要体现一种高大上的气质”……
而形容词大概是最魔幻的一种词汇了,因为每个人的“不年轻”都有自己的标准。老板的不年轻可能只是觉得文案里面没有网络流行语,但当你把“呵呵”“我就醉了”以及各种新奇的颜文字,或者直接来一点无伤大雅的“三字经”,加在文案里,换来的大概就是“幼稚了”。
和同事过招,得见招拆招
首先要分辨清楚“我不配合”在职场的正确表达:
市场部:这是最常规最典型的产品宣传做法
设计师:这就是高大上,国外同款海报已经漫天飞了
IT部:目前服务器跟不上,技术方面无法实现
产品部:这个需求不清晰,没办法优化
编辑部:排期满了
……
这些混合着部门特色的办公室用语总是在拒绝配合的时候,显得格外专业,尤其当对方听不懂云山雾罩地问“啥叫XX”的时候,因专业而产生的优越感进而掌握主动解释权,不知道让多少人暗自爽翻了。
当然怎么合理有据得“怼”回去,就是个技术活了。可以在评论区聊聊~
和客户过招,一般等同于鸡同鸭讲
如果跨行合作,一般过程都不愉快,不但互撕严重,而且双方互相指责对方为那个“不懂的人”。
看下面一段对话,说一说究竟谁是不懂的人?
“文末没有品牌信息露出,请再加一段吧。”
“我们的调性就是这样,而且用户喜欢我们这样的植入方式。”
“但是这样的露出方式我们接受不了。”
“这已经很直白了,您提出的方法太直白了,一看就是广告,我们会掉粉的。”
“意思就是改不了是吧?”
“按您的方式改不了。”
“那按照你的方式,转化率能达到多少?能有多少人购买我们的产品?”
“这个数据要等到发文之后才能提供。”
“呵呵……”
客户当然希望自己的大logo能出现在一篇文章的各个角落,最好能达到“送礼就送脑白金”的洗脑效果;而媒体总要维持自家品牌形象,一但涉及商业广告就好像在贱卖一样,会毁掉蜜汁清高不食人间烟火的高贵气质,连带让粉丝有种“我都打开了,你给我看这个”的欺骗感觉。
而每当吵到不可开交的时候,就到了双方举证的时间了,各自拿着自己认为想要的案例甩给对方,附带一句:我觉得这样就可以。但内心各自的腹诽是:原来他想要的是这种,怪不得说不通,原来这么low。
到最后,也不知道谁最low。
在职场一位前辈曾经这样说过:所有的问题都是沟通问题,大部分的沟通都在自说自话。有的说不清自己的需求,有的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互相指责,相互推卸责任。
所以也许,一个合格的职场人应该先从能听懂别人说的话,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开始。